中市懷恩中學 楊翠 台灣時報 65/12/12
這麼一個超然脫俗的花園,不是從天而降的,更不是神賜予的,而是爺爺與奶奶盡心力所建設起來的。他們造這花園的目的,不僅為要過悠閒的隱逸生活,更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清靜幽雅的樂趣,他們抱著:「既已為人己愈有,既已與人己愈多」的信念,總希望為社會大眾盡更多的力量,謀更多的福利。
爺爺常說:「希望這個花園以後能成為大家所喜愛的花園。」這個理想,相信能夠實現,也相信能受到社會大眾的推崇,更相信不管是爺爺,或是後代子孫,都不會以此公園的門票為焦點而你爭我奪。公園,亦即大家的場所,既收了門票,那又怎麼能算是為民服務呢?
近年,由於臺中港的興建完成,使得這貧脊且不值分文的大度山,地價也漲了,況且漲得很可觀,比起十幾年前來,確實是值錢多了。因此,很多人勸爺爺把這塊地賣掉算了,何苦自個兒挖土扒地,年齡也一大把了,賣了好享餘年吧!可是,爺爺卻不是一個眼光狹窄的人,更不會貪小便宜,吃不了苦而想藉此機會去撈一筆意外之財。日據時期創立首暢農園之時,喝白開水度日的苦日子都熬過了,現在這種情形,在他來講簡直微不足道,一點兒都不苦。他不賣自有他的道理,他希望能在此地建立一個民俗館、藝術館,為臺灣文化延續一道血脈,讓創造新文化的後代,得以紮根,並能循著前人的途徑,創出個新的文化生命。爺爺本人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文化人士,相信他這種想法會得到大眾的支持。